台東市阿美族64歲婦女潘秀美雖非客家人,卻擁有一雙做客家粄粽(粿粽)的巧手,每年端午必做粿粽給子女吃;她說,她吃的不只是美味與節慶感,還有幼年家貧獲客家鄰居幫助的感動回憶,也因著這份謝意,她才自學粄粽。

粄粽是客家傳統粽,但因糯米磨製、備料耗時費力,時至今日,即使是在客家庄也不易品嘗到這傳統佳餚。潘秀美是阿美族人,夫家也非客家人,卻很堅持每年端午做粄粽吃。

她說,小時候家裡經濟困窘、兄弟姊妹多,三餐不濟更別提零嘴,她嘴饞時會跑到附近鄰居家撿人家削下的甘蔗皮吃,咀嚼甘甜之際,鄰居家的阿嬤總會給予關懷,送上自製的草仔粿等讓她裹腹。每逢端午,鄰居阿嬤都會製作傳統客家粄粽,送她和家人品嘗,這對窮到連米飯都沒得吃的她而言,是吃到會流淚的人間美味。

「到現在都還很懷念第一次吃到粄粽的滋味,香Q軟嫩,裡面的肉、香菇對我來說很貴重,客家阿嬤的心意更珍貴。」潘秀美難忘記憶裡的香味,成年後每逢客家婦女便討教粄粽做法,或旁觀自學,幾經嘗試,做出她喜歡的、回憶裡的客家阿嬤粄粽。

每年端午,一家人吃著自製的粄粽,潘秀美總會告訴子女這段往事,勉勵他們要懂得感恩與助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