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過去,走向未來。氣候變遷成為顯學,不像過去只由學者、科學家來發聲,包括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開始發現高山原住民農夫的力量,原住民與天地、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農法,包括天然蓄水、混作、世代保種等古老的傳統智慧,現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救命藥單之一,不過在我國的減碳大計中,卻絕少被提及。
高山原住民過去被汙名化破壞高山環境,但近年來,人們才開始發現原來原住民的傳統農法,不僅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甚至還是一種有利於環境、環保、低碳,且可因應現今極端氣候。
原住民的傳統生態農法,是長期因應地勢、氣候逐漸發展出來的耕作方法,靠著口語一代一代流傳下來,近年來平地提倡混作來抵抗極端氣候下的蟲害等危機,事實上老早在原住民的傳統中存在百年以上。
氣候變遷的危機下,原住民的草根行動成為國際顯學,但綜觀目前行政院正在制定氣候變遷適應相關政策,幾乎沒有原住民角色,若能納入不僅讓策略更加全面、多元化,也是台灣面向國際的利器。
去年八月總統蔡英文向原住民道歉,被視為原住民文化傳統受到正視的起點之一,但不僅原住民族基本法至今還無法落實,諸如在原住民保留地區開發,應取得原住民同意知情權等,至今都還無法落實。政府應趁研擬減碳大計之時,納入相關原民體系,也回應蔡總統的重要政見—「向原住民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