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來台幾乎必然造訪的景點,如阿里山、九份,過去根據官方說法,阿里山的地名由來,乃是昔日頭目名曰阿里,九份則是因為最早期住著九戶人家。但在中研院台史所副研究員翁佳音與文史作家曹銘宗的探查、推理下,這些以訛傳訛的地名得到更合理地「正名」,而曹銘宗期盼的正是:「對一個地方越了解,才會越有感覺,而去疼惜它。」
說起台灣地名的流變,其實和台灣的歷史有莫大關係,先有原住民,後有各種移民,百年來又經歷荷蘭、西班牙、明鄭、大清、日本、中華民國的統治,族群多元而使得地名流變複雜。
野柳原為惡魔之意
以北海岸知名的野柳來說,當地完全沒有看到柳樹,何來「野柳」之名?曹銘宗解釋,其實是當年西班牙人航行基隆和淡水之間,在野柳岬角處經常會觸礁擱淺,且時不時會遭原住民趁火打劫;因此在地圖上可見,將該處標示為「Diablo」即魔鬼之意,日後則成為台語的「野柳」。
「九份」的地名由來,官方說法和各種中外文旅遊簡介都說,這裡最早住九戶人家,對外採購都要求分成九份,但曹銘宗提出質疑:「為什麼台灣其他有『份』的地名卻是不同解釋?」從九份的歷史來探究,曹銘宗得到當地文史工作室負責人羅濟昆證實,九份在金礦業之前民眾以合股煮樟腦為業,常以十口灶為一「份」,共九間腦寮,九份之名由此而來。
對陸客而言,宛若台灣象徵般的阿里山,地名由來根據《嘉義縣志》說法:「相傳昔日山胞首領名曰阿里,遂將此獵區稱為阿里山。」但以阿里山鄒族的習性,向來以土地山川特徵命名而非以人命名,事實上,最早的「阿里山」,應是平埔族原住民的命名,且並不包括現在的山區。
發現三堵、四堵位置圖
住基隆的曹銘宗,從小看著八堵、七堵,但卻從未有人告知四堵、三堵在哪裡。經翁佳音的查證,基隆河流域在曲流地段多以「堵」命名,依此對照了衛星圖和一份清代的地方契約,可知早年確實有頭堵至四堵的地名,堪稱兩人《大灣大員福爾摩沙》一書的創見。
曹銘宗指出,兩岸近年交流參訪頻繁,許多用詞的差異也出過笑話,如台灣人說「泡湯」是泡溫泉,但陸客聽來是把事搞砸了!為台灣的地名「正名」,曹銘宗認為,也是讓人更了解土地的身世,進而產生情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