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鄧小平從1979年開始改革開放成立四大經濟特區,允許廣東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以及福建省的廈門市四座城市自由開展經濟活動,中國「世界工廠」的代名詞就此起步。
 
中國憑藉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未開發土地和巨大的經濟市場,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商來中國投資設廠,許多外國跨國公司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日益將其生產性環節移向中國,外國的制造業產業也紛紛向中國轉移,使得中國工業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但是慢慢從身上的衣服、每天用的牙膏、毛巾、馬路上汽車的輪胎到小朋友玩的玩具,就可以看見「中國製造」正在全世界引爆爭議。一度以超級低價搶攻世界的中國產品,如今讓無數消費者又是憤怒,又是焦慮。憤怒的是中國不斷以超低價奪走其他國家基層勞工的工作權,焦慮的是廉價產品背後糟糕的品管與使用誇張的不知名的材料,所可能對你我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作者用自己生活就勇敢展開了這項有趣的生活計畫,來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
 
只是這是再2006年的一個實驗就已經造成生活上面需要更多的成本與注意才能避免中國商品進入我們的生活,七年之後有更多的中國製造的生活用品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中的必需用品的電視機、DVD播放機、手機、鞋子、衣服、檯燈和體育用品的最大製造國;九成五輸入美國的電視遊樂器和節慶飾品都是來自中國;洋娃娃和填充玩具,幾乎百分百來自中國,更多更難避免的問題就是許多物品含有中國製造的零件、成分,只是在他地組裝。大多數製造商不太在乎零件和成分最初是哪裡製造的,只在乎東西便宜且符合他們所需,競爭是王道,成本最低廉者則是主宰。。
 
那我們可不可以不要中國製造?

假如生活中擺脫或不使用中國製造會是什麼模樣?我們會因此而被迫花更多錢,還是這壓根是不可能的任務?本書作者決定身體力行,啟動這無數人都想要做、卻遲遲沒有開始的行動!而這趟勇敢的行動,最後引領這家人、以及全世界,得以重新看待與思考中國製造的未來
 
2005年的Christmas過後,美國財經記者出身的作者財經記者出身的作者Sara Bongiorni長期關注國際貿易課題,在報章雜誌以及各種數據告訴她中國對世界造成多大影響之時,環視家中的一切,發現大部份的東西都是來自中國,她開始思考關於中國的掘起,大家的生活都開始離不開中國,Christmas所用的聖誕樹,以及聖誕樹上的裝飾品,都是Made in ChinaChristmas簡直成了中國的節日了!

於是她想試試看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的產品,她的生活會過得如何,是否會過不下去?於是她開始不再讓「中國」進入她的家門,為期一年的時間,當作她的「新年新希望」,在2006年開始這看起來一點都不難的挑戰,卻像是丟入平靜湖泊的一顆大石頭,使平順的家庭生活激起了巨大的浪花,
  
中國市場的掘起,以廣大的人力勞動市場與低廉的工資,讓世界上許多的之名企業都將生產工廠轉一致中國大陸,然而大陸儼然成為「世界的代工工廠」。在我們生活周遭,無論食衣住行,也許食的部份還沒有很over,但是衣住行呢?幾乎都是Made in China
 
其實回顧自己日常生活所用的的物品,能有多少東西不是出自中國呢?恐怕不是很好找到。
 
兒子的鞋子不能以台幣300元的價格買到,必須在耗費許多力氣在網路上尋找,聽過無數次電話另一端冷冰冰的聲音傳來「我們這產品是在中國製造的!」最後才以7倍的價格買到了「不是中國製造」的鞋子;丈夫的太陽眼鏡壞了,卻又買不到非中國製造的平價太陽眼鏡,於是上演了30多歲的大男人戴著從幼稚園失物招領處撿來的小孩玩具太陽眼鏡,而且還被失主「當場抓獲」的鬧劇;每一次的節慶採買都是一場檢視自己是否是個「失職母親」的大審判,只因為,小孩想買的東西都是來自中國,「這次可不可以不要算在內?因為是萬聖節,所以我們可以買中國的東西?」四歲不到的小男孩,在面對著空蕩蕩的購物車時,不禁悲從中來,坐在地上大哭了起來,而抱著小女兒的丈夫,站在一旁,冷冷的望著這一切……
 
 
只能說我們在生活中真的是無法避免 MADE IN CHINA 來自中國這個問題了
 
 



arrow
arrow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