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馬爾羅(André Malraux),曾任戴高樂時代法國文化部長,且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代表作小說人的價值 (另譯:人類境況),以詳述上海四•一二事件為內容,頗受好評,且因此著作榮獲1933年當年法國龔古爾文學獎作品;逝後葬於法國巴黎先賢祠。
1936年,安德烈•馬爾羅加了支持西班牙共和國的國際縱隊,擔任外國空軍部隊的總指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爾羅領導好幾支游擊隊,在1945年解放阿爾薩斯的戰役中,擔任阿爾薩斯-洛林縱隊總指揮,法國光復後,他在政治上一直與戴高樂將軍緊密地站在一起。1945年-1946年,擔任新聞部長。1947年-1952年間,是人民聯盟的全國代表。1958年6月1日起擔任法國總統府國務部長,後兼任文化部長。
1921年,首次發表一部詩體小說《紙月亮》(Lunes en papier)。這部小說意境朦朧,深受超現實主義的影響。1926年出版一部哲理性小說《西方的誘惑》(la Tantation de l’Ocident),書中粗略地敍述一種歷史哲學概念,後來他在其他著作中又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和發揮。1928年和1930年,他分別發表了兩部小說:《勝利者》(les Conquérants)和《王家之路》La Voie royale)。
1933年,發表小說《人類的命運》(la Condition humaine)。此書是他的一部傑作,獲得了龔古爾文學獎。小說的開頭就非常精彩,故事發生地點在中國,描寫了蔣介石和中國共產黨人的衝突,後者不惜犧牲生命、前仆後繼地與蔣介石進行了殊死的搏鬥。馬爾羅始終是一位緊跟時代潮流的傾向性作家,他在1935年出版的小說《輕蔑的時代》(le Temp du mépris)中,記錄了希特勒造成的駭人聽聞的可怕情景。1937年完成的名著《希望》(l’Espris),他用華麗的抒情般的語言,生動地描寫了在西班牙反對佛郎哥的鬥爭歲月。
他在1967年出版了《反回憶錄》(Les antimemoires)第一卷。他以華麗的筆調寫下了自己一生中異常豐富動盪和戲劇性的經歷,其中有個人的生活經驗,與別人的會晤以及他對人物和事件的評論。
http://blog.udn.com/jason080/82427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