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今天舉辦的一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請來阿美族巫師祈福,為科學研究帶來一襲神秘色彩。
中研院民族所今天舉辦「當代巫文化的多元面貌」國際學術研討會,所長胡台麗特別邀請花蓮里漏社巫師,在開場時為海內外來賓、學者,進行祈福除穢的儀式。
民族所強調,巫文化在當代社會並非是什麼神秘古怪、毫無意義的事物。而是當人們面對不確定與生命的無常困惑時,以一種充滿詩意的「民俗藝術形式」,給予人們安心的回應。
人類學家把巫信仰當作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就像語言和法律制度一樣。巫師是人與神靈界的溝通,以及巫文化的靈魂人物。台灣當代社會的許多族群中,巫師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透過各種儀式展演,繼續展現活力。
這場研討會中,匯集了海內外重要學者,一共發表16篇論文,涵蓋族群包括台灣原住民族中的阿美、卑南、排灣、劭、大武(土龍)族,中國大陸的滿族、科爾沁蒙古族、壯族等,一直延伸到馬來西亞海外華人社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