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花蓮阿美族人卅六年前在桃園大溪建立撒烏瓦知部落,歷經強制拆除等磨難,桃園市政府也允諾保障水、電等基本居住權。等了卅多年,七十歲的部落老婦終於盼到水龍頭流出乾淨的自來水,但願此生不用再千里迢迢,上山取山泉水了。
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沒有一個部落應該要被遺忘」,現在只剩位於行水區的崁津部落仍無自來水,市府會依循撒烏瓦知模式,協助居民尋求居住正義的合法性;至於去年受蘇迪勒風災滅村的合流部落也在重建中。
撒烏瓦知部落頭目Sincy Mayaw說,過去卅多年間,部落從與政府對立、抗爭、讓步到合作,歷經多次流離失所,曾讓部落居民以為再也看不到希望,所幸最後見到曙光。
回顧撒烏瓦知部落搬遷史,最初落腳在大漢溪行水區,政府依違反水利法強制拆除,並把部落居民從河岸遷到「馬路的另一邊」,但沒想到剛過新生活,因新的落腳處要闢建壘球場,居民只得遷往汙水道旁、現今大溪河濱公園區域,且多次遷徙;不管住在哪兒,總是過著沒有門牌、沒水、沒電,宛如被遺忘的生活。
撒烏瓦知部落居民靠著種植經濟作物、農作物生活,沒電可靠發電機克服,但沒水是大問題,居民被迫上復興區取用山泉水度日。經過多方折衝,部落前年供電,昨天舉行通水儀式,十六戶共五十四名居民穿上傳統服飾,以熱鬧歌舞慶祝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可用的生活。
撒烏瓦知部落所在地為國有土地,未來仍要與國有財產署溝通使用方式。但因部落已成中原大學研究河岸部落的基地,也是提供阿美族母語教學與生活技能體驗的場所,另結合大漢溪流域環境特色進行水岸文化環境教育,居民已不再有家園不保的陰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