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農曆春節大街小巷洋溢歡樂氣氛,但許多原住民「陪同」漢人一起過年,真正屬於族群的不同新年祭典,礙於沒有放假,無法返鄉,逐漸在部落文化中式微。
台灣約有五十三萬原住民,占總人口數百分之二,阿美族、泰雅族、卑南族等十六族各有文化語言、風俗習慣,「過年」對不同族群各有祭典與含意,如阿美族以豐年祭作為過年,太魯閣族則是以感恩季代表除舊布新。
太魯閣族文史工作者田貴芳說,小時候常聽老人家說,族人會選在每年九月舉辦感恩季祭拜祖靈,這時族人會將糯米製成年糕,從屋頂上讓它滾下來,象徵衣食無缺大豐收。
這時獵人也會將打到的獵物全數拿出來與族人分享,大家穿上新編織的族服,配著小米酒、口簧琴,跳舞助興。
田貴芳表示,日據時期族人跟著日本人習慣,把元旦當成過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又跟著農曆過新年。久而久之「過年」時間逐漸被漢化,全家人聚在一塊吃飯,好像就算是過了一年。
阿美族頭目、吉安鄉頭目聯席會總會長吳德煥也說,隨著時代改變,傳統阿美族以豐年祭當成過年,時至今日已越來越難維持;尤其是漢化嚴重的平地阿美族,幾乎都已經跟著漢人過新年。
他表示,依照各部落習慣,豐年祭通常會舉辦四到七天不等,每天都有不同意義。部落年輕人到外地工作,不易請長假,漸漸濃縮成一天,年節味也淡化。
他也指出,在花蓮海線有高山阿美族受漢化不深,利用農曆春節這段長假族人返鄉,在部落裡舉辦排球賽、籃球賽,雖然沒有年味,但也是族人難得團聚的歡樂時刻。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