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即將上映的紀錄片《灣生回家》補了一段在台灣和日本消失的歷史,故事發生的源頭就是在花蓮縣吉安鄉,14年前田中實加開始灣生故事的追尋,至今則呈現了關於台灣、日本血緣與情感交織的歷史面貌。田中實加說:「我從對花蓮一無所知,到陪許多長輩回來、甚至安葬,這片土地有太多愛的故事。」
追尋源頭14年 揭歷史真貌
台日混血的田中實加,在高雄長大、國外求學,一直到日籍奶奶田中櫻代過世,她在日本的喪禮上才發現奶奶及其親友們很多人都來自花蓮縣吉安鄉,這批1895至1946年於台灣出生的日本人,在日本被稱為「灣生」,日本戰敗他們被迫離開台灣。離台後,19多萬灣生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台灣。
對花蓮縣吉安鄉非常熟稔的作家劉克襄,在《中國時報》與正聲廣播電台合作的「新故鄉動員令」節目中,與田中實加對談吉安鄉的故事,他感性地說:「紀錄片《看見台灣》是以俯視觀察台灣,《灣生回家》則是看見台灣的背面,書中許多吉安的故事都讓我感動的起雞皮疙瘩。」
失落的移民村 挖掘舊時光
吉安鄉早期為阿美族的聚落,舊稱「知卡宣(Cikasuan)」,阿美族語的意思是薪柴很多的地方,漢人則音譯為「七腳川」。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鼓勵日本人移民花東地區,在此建立了第一個官營移民村-吉野村,開始了灣生的故事。
田中實加表示,站在吉安鄉的楓林步道鳥瞰整個鄉鎮,可以明顯察覺當時日本人以格子狀進行工整的移民村規畫,她說:「14年前我來這裡要找尋移民村的痕跡,問在地人,每個人都搖搖頭,都不知道有移民村、以為我是無聊的觀光客。」
但她為了挖掘奶奶的故事、尋找灣生的居所,從花蓮的過客變成定居在此,就是為了近距離的觀察、記錄吉安鄉在日治時代的故事、協助這些日本爺爺奶奶返台,在吉安找自己的家、領取戶籍謄本。
一只戶籍謄本 讓生命完整
田中實加採訪的灣生桑島奶奶曾說:「如果以後只有死亡證明卻沒有出生證明,我們的人生就會缺了一角……」為了能讓這些長輩們的生命完整,田中實加開始幫年逾7、80歲的灣生在戶政單位申請戶籍謄本,原本是花蓮外地人的她,成了最常進出吉安戶政事務所的在地人。
由於愈來愈多灣生專程到吉安申請戶籍謄本,戶政事戶所專員黃惠齡這幾年專門協助處理日人事務,她感動的說:「看到自己的家鄉吉安被那麼多日本人認同、懷念,非常鼓舞,很多日本人拿到戶籍謄本的那一刻,都熱淚盈眶。」小小的戶政事務所,成了灣生回「家」的重要地標。吉安戶政事務所主任李葳說:「灣生回家代表了吉安這塊土地的包容,我們在戶政資料建檔的用心,也讓灣生們可以立刻拿到當時記載著家族所有人資料的戶籍謄本。」
遺址串聯景觀 推文化旅行
《灣生回家》喚起逐漸被人淡忘的日本移民歷史,做為當時最大移民村的吉安鄉,亦把漸漸被人遺忘的神社遺址、石碑列為文化資產,希望透過文化旅遊,展現吉安鄉豐厚的面貌。在吉安定居的日籍文化工作者寬子說:「日式移民村與當下吉安的農村、市場、自然景觀充分結合,可串聯出迷人的文化旅行動線,透過妥善的規畫可以展現吉安的多元與包容。」
作為在地日式建築代表的「慶修院」這幾年更積極整合在地文資,以單車慢遊的方式,讓更多人發現吉安多元風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