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y 06 Sat 2017 15:06
這兩個月的凱道上,有一群原住民族,在那裡搭起帳篷,抗議傳統領域劃設辦法排除私有地
這兩個月的凱道上,有一群原住民族,在那裡搭起帳篷,抗議傳統領域劃設辦法排除私有地。他們在凱道上,放上來自原鄉部落的石頭,表達愛護這塊土地的意志。
這些石頭們,來自台東、花蓮、屏東、南投的原住民部落,有的人是開著車送到凱道,有的人裝進背包背下山來,帶到台北。這些石頭,有的從山邊寄來,有的從海邊。
這些石頭看起來雖不起眼,但每一顆石頭都是族人的盼望,但對原住民族來說,都是歷史記憶和生命軌跡。過去原住民常常用石頭來互相約定,畫定獵場界線,或互相訂定盟約。然而,這些奔波了幾百公里的石頭,在政府的眼裡,卻就只是「廢棄物」?
- Apr 30 Sun 2017 16:28
神秘「現代獵人」現身圖書館。烏來獵人學校創辦人張仁傑
神秘「現代獵人」現身圖書館。烏來獵人學校創辦人張仁傑,今天首度下山和民眾分享原住民狩獵文化,並帶來大杵臼,讓現場上百位民眾體驗搗麻糬,製作傳統原民美食的樂趣。
一身傳統泰雅族衣服,有「台灣版現代泰山」之稱的張仁傑,今天帶著狩獵裝備首度下山與新北市立圖書館攜手合作,讓大家一睹現代獵人的神秘與風采。
隱身烏來深山部落40年的張仁傑,是守護烏來山林之美的現代獵人,自己種植、採摘、背著弓箭上山打獵,生活在大自然中,一切取自自然,更創辦「獵人學校」,教大家山林知識、認識天然植物、增加野外求生技能,同時帶領部落兒少和青年恢復傳統文化。
- Apr 30 Sun 2017 16:27
來自台東成功鎮阿美族的楊書怡,雖然祖父是部落頭目
來自台東成功鎮阿美族的楊書怡,雖然祖父是部落頭目,但她從小就在台北生活,對阿美族文化很陌生。直到轉任公務機關約聘雇人員,接觸原鄉展覽,才啟發她重拾自己文化,並下定決心考取公職,僅花一年就考取105年普考、原民特考三等原住民行政類科。
「我是都市原住民」,楊書怡說,她一直生活在北市,僅有豐年祭才會返回台東,她們的部落又屬偏鄉,多數族人都外出就業或跑遠洋漁業,部落文化長期被忽略,連帶著每年豐年祭也變成「單純聚會」,少了文化內涵。
- Apr 28 Fri 2017 10:16
康寧大學關注原住民文化生活的「原動力社」,與有許多原住民就讀的餐飲系
康寧大學關注原住民文化生活的「原動力社」,與有許多原住民就讀的餐飲系,舉辦「把愛傳出去」活動,下午到剛成立的高雄杉林大愛村原住民幼兒園關懷原民幼兒,行前還募集一批文具、玩具幫助幼兒園教學。
高雄許多原住民因莫拉克風災嚴重土石流催毀家園,被迫遷居杉林大愛村,雖暫有棲身之所,學齡前幼兒卻缺乏教育資源,大愛村布農族爭取了5年村內終於設幼兒園傳承原民母語文化。
原動力社與餐飲系原住民學生得知原民爭取多年、大愛村終於設置原住民幼兒園,決定要為幼兒園小朋友盡一份心力,詢問需求後康大學生募得一批筆記本、簽字筆、簽字紙、尺等文具,還親手製作一些手工藝包、風車玩具,趁辦理「把愛傳出去」活動,長途跋涉送往大愛村,充實幼兒園教學。
- Apr 28 Fri 2017 10:16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今天在臉書貼文指出,蔡英文總統拒絕參拜鄭成功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蔡正元今天在臉書貼文指出,蔡英文總統拒絕參拜鄭成功,理由是顧及平埔族的感情。但蔡正元指出,鄭成功來台不到4個月,就生病去世,連得罪原住民的時間都沒有。
蔡正元貼文指出,反而荷蘭人有記載,鄭成功還在的時候,誤信台中大肚原住民,鄭軍被殺1500人,誤信屏東瑯嶠原住民,鄭軍被殺800人,鄭成功沒報復就去世。
蔡正元表示,鄭成功去世前依正史記載,鄭成功還下達「八條諭」,命令不得占用原住民土地,「這樣子的鄭成功,蔡英文還要汙衊」。
- Apr 28 Fri 2017 10:15
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自導自演」拍攝微電影,宣導民眾切勿任意公開個資
花蓮縣警察局鳳林分局「自導自演」拍攝微電影,宣導民眾切勿任意公開個資、販賣個資或請託警察代查他人個資,特別讓太魯閣族及阿美族所長以母語上陣,影片推出爆紅,擔綱演出的副所長與小女警合作默契佳。
影片中更特別請阿美族的富源派出所長鄧安富,以及太魯閣族人、紅葉派出所長田秀明,分別用母語提醒部落長者們,個資保護的重要性,以免觸法。
- Apr 25 Tue 2017 19:01
立委陳瑩提案,盼修正老人福利法之老人定義,把55歲以上原住民納法定老人之列
原住民平均壽命低於全體國民約8到9歲,立委陳瑩提案,盼修正老人福利法之老人定義,把55歲以上原住民納法定老人之列。衛福部表示,世界衛生組織也將老人定義為65歲以上,且修法後影響多項福利措施。衛福部說法遭立委反擊,質疑多年沒致力提升原住民地區醫療資源。全案最後仍送出委員會,交付黨團協商。
內政部統計,民國93年原民平均餘命為68.14歲,全體國民為76.95歲,差距8.81歲;103年原住民平均餘命為71.6歲,全體國民為79.84歲,差距為8.24歲。
- Apr 25 Tue 2017 19:01
結合考古和音樂的「考古生活節暨時光音樂節」,今天持續在十三行博物館陽光廣場登場
結合考古和音樂的「考古生活節暨時光音樂節」,今天持續在十三行博物館陽光廣場登場,可以體驗不同國家部落,原住民祖先的智慧,也實際操作及聆聽古老樂器的優美音符。
文化局表示,今年活動以「古代、音樂、體驗」為主題,在戶外舉辦大型音樂展演,共設有106個攤位,邀各國及國內考古相關機構、團體及表演者,展示日本仿古竹笛與銅鑼、蒙藏樂器、印尼峇裡島傳統樂器、各國原住民樂器等,並有各部落傳統手工藝製作及演奏。
來自墨西哥、日本、美國、韓國、印尼等國際友人,也來參加新北市連續第6年舉辦的「考古生活節」。文化局表示,這項活動是希望讓大家認識這塊土地的文化、故事及歷史,同時也希望藉由平台,讓台灣與世界各國的考古文化互相交流。
- Apr 23 Sun 2017 07:33
原住民的傳統生態農法,是長期因應地勢、氣候逐漸發展出來的耕作方法
回到過去,走向未來。氣候變遷成為顯學,不像過去只由學者、科學家來發聲,包括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開始發現高山原住民農夫的力量,原住民與天地、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農法,包括天然蓄水、混作、世代保種等古老的傳統智慧,現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救命藥單之一,不過在我國的減碳大計中,卻絕少被提及。
高山原住民過去被汙名化破壞高山環境,但近年來,人們才開始發現原來原住民的傳統農法,不僅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甚至還是一種有利於環境、環保、低碳,且可因應現今極端氣候。
原住民的傳統生態農法,是長期因應地勢、氣候逐漸發展出來的耕作方法,靠著口語一代一代流傳下來,近年來平地提倡混作來抵抗極端氣候下的蟲害等危機,事實上老早在原住民的傳統中存在百年以上。
- Apr 21 Fri 2017 07:46
漢名為陳睿哲的台大原住民學生Nagao Kunaw,日前搭乘立榮航空
漢名為陳睿哲的台大原住民學生Nagao Kunaw,日前搭乘立榮航空,報到時出示有中文姓名及羅馬拼音族名Nagao Kunaw並列的身分證卻遭地勤刁難,新聞爆出後,立榮的回應新聞簡訊竟還是以「陳姓原住民」稱呼Nagao Kunaw。Nagao Kunaw在臉書上發表一封給台灣社會的公開信,他表示,「我感覺自己就像社會新聞,報導中的罪犯或是屍體一樣,人格主體完全喪失,不禁要問立榮對於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到底在哪?」
Nagao Kunaw指出,令他難過的是,是不是他們這一代的年輕族人,做得還不夠多,讓台灣社會大眾知道並瞭解,台灣這塊土地上還有五十幾萬人,跟其他族群有著迥異文化、命名傳統和祭儀「原住民族」的存在。更近一步去思考,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族名,可以引發如此大討論,彷彿原住民族使用傳統姓名,是4月16日當天,才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Nagao Kunaw指出,令他難過的是,是不是他們這一代的年輕族人,做得還不夠多,讓台灣社會大眾知道並瞭解,台灣這塊土地上還有五十幾萬人,跟其他族群有著迥異文化、命名傳統和祭儀「原住民族」的存在。更近一步去思考,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族名,可以引發如此大討論,彷彿原住民族使用傳統姓名,是4月16日當天,才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