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潑尼克 - 50 週年   
史普尼克1號,又稱「衛星一號」或簡稱史普尼克(俄語:Спутник,俄語發音:[ˈsputnʲɪk],原意「旅行者」,諸多歐洲語言音譯及英語:Sputnik),是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在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於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發射升空。由於這時正值冷戰,史普尼克1號的發射震撼了整個西方,在美國國內引發了一連串事件,如史普尼克危機、華爾街發生小股災。同時亦開始了美、蘇兩國之間的太空競賽。
sputnik

史普尼克1號升空的意義,在於通過量度其軌道變化,有助研究高空地球大氣層的密度,並為於電離層作無線電波傳遞提供原始的資料。由於衛星填充了壓縮氮,史普尼克1號亦因此作了第一次人造物體作隕石探測的嘗試, 由於高溫的隕石穿透了史普尼克1號的表面,導致其內壓泄漏,此亦為隕石之極端高溫提供證據。史普尼克1號毫無先兆而成功的發射,導致美國的極大恐慌,並造成史普尼克危機,因此亦激起美蘇兩國之後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成為冷戰的一個兩強主要競爭點。

當史普尼克1號於哈薩克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發射之時,正值是1957年聯合國所公佈的國際地球觀測年(又譯作國際地球物理年),它以每小時29,000公里的速度脫離地球引力,成為第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造物體,在外太空它以20.005至40.002兆赫的頻率向地球發送無線電波信號,並可由業餘無線電用戶所接收。其發送一直持續至1957年10月26日,才因為電池用盡而中斷。1958年初,史普尼克1號失去動力,脫離其工作軌道並墜入大氣層,其工作壽命中,共圍繞地球運轉了六千萬公里。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6%99%AE%E5%B0%BC%E5%85%8B1%E8%99%9F

arrow
arrow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