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蓮拉庫拉庫溪流域一帶,原是布農族世代居住之地。霧社事件後,日本積極推動理蕃政策中的「集團移住」,動用武裝警察將世居深山的原住民遷到容易管理的平地,在平靜山林引發慘烈的殺戮。
百年過去,拉庫拉庫溪流域重歸平靜。布農族遷居平地、日人結束統治離去,此地成為登山客挑戰腳力的古道,荒煙蔓草中偶見紀念「殉職」日本警察的紀念碑。這是一塊等待書寫的歷史之地。
台博館展示企畫組副研究員員林一宏曾出版專書「八二粁一四五米:八通關越道路東段史話」,研究這段歷史。八通關越嶺道路東段是廿世紀初日本人為了制布農族開鑿的警備道路,包含拉庫拉庫溪流域。沿途曾布滿駐在所(派出所)、砲台與「蕃童教育所」,如今只剩遺跡。
林一宏說,日本殖民政策對待漢人與原住民截然不同。日人「理蕃」政策的後期,打算將原住民自山地遷到平地,改造他們成為符合現代化生活的「國民」。但此種手段將原住民「強行丟進現代國家的控制中」,造成極大衝擊與傷害,是原民轉型正義中不能缺少的一塊。
他說,根據日本殖民政策,這些執行政府法令的警察是「殉職」,可向國家申請立紀念碑,紀念碑有一定的規格、經費。前幾年,還有日本警察後裔來此祭拜。
但台灣這方面研究不多、政府也不重視,造成「只有日本紀念碑」的奇異現象。林一宏認為,該是好好重視日本殖民歷史的時刻了。
「了解這段歷史的過程,比建紀念碑重要;碑上文字怎麼寫,比立碑的規格還重要。」林一宏不反對卓溪鄉公所為布農族先人立碑,但希望碑文講述的歷史不能簡化。他認為,紀念碑可為布農族祖先「平反」去汙名化,應用多元觀點解讀歷史悲劇,避免挑起仇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