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博物館即日起到3月21日,推出「宜蘭亮點‧點亮宜蘭」聯展,展出縣內原住民文物,館內也剛推出10公尺長的巨大鯷鯨骨骼標本,歡迎民眾在春節期間前往欣賞。
蘭陽博物館今天說,「宜蘭亮點‧點亮宜蘭」聯展集結了蘭陽博物館、宜蘭縣史館、宜蘭美術館、大同鄉泰雅生活館、南澳鄉泰雅文物館5個館所,聯合展出以原住民為主題的文物。
特展包括古早東澳泰雅孩童服飾、19世紀蘭陽平原的噶瑪蘭人迫於生計,以「永佃」或「永耕」名義將土地所有權轉移給漢人的地契,以及淇武蘭遺址出土的金鯉魚及幾何印紋陶罐、噶瑪蘭香蕉絲織布、泰雅趕鳥器、菸草袋、背網袋等,希望藉由這次展出讓民眾更深層了解原住民文化。
館內最近也推出10公尺長的巨大鯷鯨骨骼標本。這頭鯷鯨於民國100年1月28日在雲林濁水溪口死亡後被沖上岸,成功大學王建平教授及團隊在海邊取得珍貴的骨骼標本後,經相關處理程序後運送到蘭博館展出。
完成後的鯷鯨骨骼標本以鋼纜懸吊,置於館內上方,如同遨遊在大海般,展現海中巨獸氣勢。此外,蘭陽博物館於去年起接收頭城烏石港遊客中心。為提升環境教育功能,更名為「烏石港環境教育中心」。
中心最近也新陳設「宜蘭多樣,多young宜蘭」環境教育主題展覽,以鯨豚保育、烏石港濕地動植物及宜蘭博物館家族三大內容為主題,呈現「宜蘭就是一座博物館」的概念,並透過趣味展示手法,呈現海中鯨靈、濕地生態、宜蘭人文等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