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oogle doodle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1822年7月22日,「遺傳學之父」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出生於一戶農家。從小孟德爾就常常在果園中幫忙父親工作,也許是這種環境孕育了孟德爾對植樹的敏銳感受,才導致他日後藉由培育植物來探索遺傳法則。

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  
由於家境貧窮,孟德爾的求學歷程並不順利。他學過哲學,當過修道士,1847年被任命為神父。一直到1851年,30幾歲的孟德爾才開始在維也納大學大量而深入的接觸物理、化學、數學、動物學和植物學等自然學科的知識。

1854年他被委派到布呂恩技術學校擔任物理學和植物學的代理教師,他在那裡工作了14年。這14年中,孟德爾單純的生活在學校和修道院之中。在修道院的後院有一片空地,而正是這方空地給他帶來不平凡的一生。

孟德爾發現空地上的豌豆,高高低低各不同,有的開著白花、有的開著黃花,因為天天與它們接觸,孟德爾開始仔細的觀察,然後慢慢的在比對、實驗中進行科學研究。

1856年到1863年,他進行了8年的豌豆人工受粉的試驗,從中他發現每一植株都具有兩個決定高度性狀的因子,高的因子是顯性,而矮的因子是隱性。當這一代花受精後,這些因子在子代中,排列形式可以是兩個高因子(AA)在一起,或者兩個矮因子(aa)在一起,或者一高一矮(Aa)。前兩種組合將會再繁育出同樣的後代,各自生出全是高的或全是矮的植物,而後面的組合則將生出高的或矮的下一代植物來。

歸納的說,孟德爾發現生物組織之內都有一個基本單元(現在稱為基因),透過這個基本單元,親代的特性可以傳給下一代。每一種單獨的特徵,例如:豌豆的顏色或高矮,都是由一對基因決定,而這對基因是由上一代的一對基因中,各繼承一個基因湊成一對。

【孟德爾定律 】

分離律:細胞中有成對的基本遺傳單位,在雜種的生殖細胞中,成對的遺傳單位一個來自雄性親體,一個來自雌性親體,形成配子時這些遺傳單位彼此分離。

獨立分配律:在後代中不同對的對立性狀隨機組合。性狀決定於遺傳單位,遺傳單位的出現符合簡單的統計學律。這個研結果是嫄遺傳學建立在數學的基礎上。

這個遺傳學的觀念對我們來說也許是簡單的道理,可是當時卻是突破性的發現。1865、1869年,孟德爾各發表了一篇論文,詳述他一生對遺傳學的研究的結晶。可惜這兩篇論文都因為當時的人觀念還跟不上,沒有引起迴響。

1900年,在荷蘭、德國、奧國都有科學家分別以不同的植物加以實驗,同時獲得與孟德爾相同的結果,他的研究才得到科學界的重視與肯定。此後,孟德爾也被公認為科學遺傳學的奠基人。

孟德爾於1856年至1864年選用具有明顯差異的7對相對性狀的豌豆品種作為親本,分別進行雜交,並按照雜交後代的系譜進行詳細的記載,採用統計學的方法、計算雜種後代表現相對性狀的株數最後分析了它們的比例關係。這7對性狀都很穩定,例如:開紅的豌豆品種,自花受粉後,其後代只開紅花;圓粒豌豆品種的後代多結圓粒種子,它們是:
1、種子形狀--圓粒和皺粒;
2、子葉顏色--黃色和綠色;
3、花色(種皮色)--紅色和白色(種皮黑褐色和白色);
4、花著生位置--葉腋和頂端;
5、未成熟豆莢色--綠色和黃色;
6、莖蔓(植株)高度--高的和矮的;
7、豆莢狀--飽滿的和不飽滿的。
孟德爾定律   

在孟德爾所做的紅花×白花的雜交組合試驗中,經統計開紅花和開白花兩者的比例接近於3∶1,而且其他對相對性狀的雜交試驗也都獲得同樣的試驗結果。子一代中所有植株的性狀表現都一致,都只表現一個親本的性狀。而另一個親本的性狀隱藏來表現。在這一對相對性狀中表現出來的,稱為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稱為隱性性狀;子二代中植株在性狀表現上,一部分植株表現一個親本的性狀,其餘植株表現另一個親本的相對性狀,即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都同時出現了,這就是性狀分離現象。
孟德爾定綠

http://www.bioon.com/biology/Class422/24138.shtml
http://www.epochtimes.com/b5/8/7/22/n2200340.ht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老頭碎碎唸 的頭像
    老頭碎碎唸

    老頭碎碎唸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