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住民青年憂心母語及文化失傳,紛紛展開搶救行動。新竹縣泰雅族青年創立原民基地「防空洞」,今年起號召原民青年學習編織、傳統樂器歌舞、母語等,吸引不少人加入;花蓮縣府則邀原民工藝師,傳授各族青年原民工藝。
晚間7點多,一群原民青年在新竹縣竹東天主堂參與工作坊,部落老師張芝綾親自操作編織,泰雅族語老師林寶貴則教導母語,逐一說文解字。
發起人張少軍是22歲的8年級生,他和幾位部落青年共組青年基地,利用天主堂的空間,號召對泰雅文化有興趣的民眾參與;課程有傳統樂器、編織、歌舞、竹木工藝、母語、Beat Box口技、現代舞。
「我們需要一個交流的園地!」張少軍說,原住民青年為了工作、就學,被迫舉家搬遷到平地生活,卻一再面臨隔代教養、自信心低落等衝擊,容易走偏方向。兩年前他到監獄表演音樂時,發現不少原民青年受刑人,大受震撼。
今年他申請到文化部經費,開創「防空洞」工作坊,號召4、5位對部落有使命感的年輕人參與規劃,一起捍衛部落傳統文化,獲得部落文化工作者支持,成為部落文化師資群。
花蓮縣政府邀請女性工藝師,包括布農族胡淑玲、邱夢馨、阿美族拉拉.龍女、太魯閣族劉金美、徐昱萱等人,即日起在花蓮台灣原住民族文化館展出「女性工藝師的日常生活步調」展,就是部落文化傳承的成果。
5名東部女性工藝師以「編、織、繡」的技術,呈現各族不同世代的工藝作品。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