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各族每年可選1天歲時祭儀日放假,但多數學校、企業仍「狀況外」。學生怕進度落後或沒全勤而不敢請假,「沒參加祭典,會跟部落脫節,內心很受傷」;上班族則是怕被另眼看待或工作不保,也不敢請假,「祭儀假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學者直言是「另一種歧視」。
2010年,內政部修正「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將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定為國定民俗節日,應放假1日。但目前沒有相關細則規範民間企業如何給假和給薪,學校該如何放假、補課等。感覺上是可以放假了,但實際情形是「看得到,但不敢用。」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陳張培倫表示,歲時祭儀假是國定假日,但有些雇主搞不清楚狀況,要求員工拿鄉公所證明,才能請假,且要請事假、被扣薪,還有業者行文原民會詢問該如何放假,「亂成一團,更形成歧視,為何中秋、端午就沒這些問題?」
陳張培倫說,很多原住民員工怕被另眼看待,怕工作不保,就不敢請假。「學校和雇主有責任知道祭典假時間,員工和學生可以自動不來,且差勤不受影響。」他建議,應制定更具體的作業原則,保障原住民族的權利。
大學剛畢業的阿美族上班族高涪瑄說,1年中有很多祭典,且容易遇到期中、期末考,但沒有補考機制,根本不敢請假,「病假都能補考,為何祭典假不行?」
「沒回去參加祭典,內心很受傷!」高涪瑄說,每年老人家一直在凋零,且阿美族有階級制,如果沒回去參加祭典,會很難往上升。一般祭典至少要3天,「1年只放1天根本不夠用」,她曾搭莒光號夜車從台北回花蓮參加祭典,沒多少又要走了,還被長輩說都沒做事。
台大阿美族學生林書綺說,讀高中的妹妹,曾向學校請祭儀假,學校竟回「只能請事假,還要算缺席」。很多學生擔心跟不上課程進度,又害怕全勤被影響,就不敢請假參加祭典。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祭儀假的辦法是因地制宜,雖規定可放假1天,可是放假後的補課、補考等細節,有些原住民學生數較少的縣市,就沒訂實施原則,導致各校有落差。
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教育部將函請各縣市政府,高中以下學校原住民族學生若要回部落參加歲時祭儀,應不計出缺勤,並協助之後的補課,確保學生受教權。
原民會表示,勞工若無法在公告的祭儀日當天休假,可與雇主協調擇日補休。勞動部表示,確實有些雇主還不太熟悉祭儀假規定,會加強宣導。如果雇主不給假,可罰2萬到30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