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蓮農業改良場昨舉辦「原鄉特色作物與傳統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國際研討會」,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游之穎以花蓮原住民4大野菜-葛仙米藻、糯米糰、番杏和細葉碎米薺為例,表示這些野菜營養價值高,也容易種植,是高經濟價值作物。
游之穎指出,這4種野菜幾乎全年都可見,是原住民常見也愛吃的食材。葛仙米藻有個浪漫的俗稱「情人的眼淚」,據阿美族傳說,有對相愛的戀人得不到雙方父母的同意私奔,但最後兩人體力用盡雙雙離世,兩人眼淚落下的地方就長出情人的眼淚。
因葛仙米藻都在下雨過後的地上出現,原住民又稱其為「下雨的大便」;葛仙米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胺基酸種類等,有開發成低脂高蛋白保健食品潛力。
糯米糰常長在山邊步道旁,游之穎表示,它的耐旱性和耐水性都很好,是極端氣候下很有潛力的野菜,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質、β-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常用來當作水餃餡料;番杏則是生長在海邊沙地的海濱植物,具有耐旱性和耐鹽性,富含蛋白質與多種胺基酸種類、類胡蘿蔔素及類黃酮等。
最後是細葉碎米薺,冬季隨處可見,常被誤認為不可食用的雜草。看似植株嬌小的它,竟有嗆辣芥末味,是原住民的「哇沙米」,常洗淨直接沾醬油食用,保有豐富維生素C。
游之穎強調,花蓮擁有豐富的野菜資源,都非常有利用的價值,且傳統原住民對於野菜的栽培、採集與食用,多為少量多樣,多種野菜可混在一起煮野菜湯,對於人體的養分攝取也較均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