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今年7月成立滿30周年,當年開園當天,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夷將.拔路兒還曾到現場抗議政府把原住民文化博物館化,沒有想到30年後他成了主委,同時成為園區發展的最佳見證者。
不過30年前的史料蒐集並不齊全,當年這一場開園抗議的照片付之闕如,中心近來透過各種管道全力尋找,希望找回當年這一幕珍貴的「歷史鏡頭」,為原住民文化園區拼湊完整的歷史。
「當年的精神,我並沒有忘記」,夷將.拔路兒日前回到園區,特別回憶起當年的場景,他說,那一年的抗議場面只有他和另一位學長伊凡兩個人,當時他們認為政府不該把原住民文化集中放在園區,而是應該在部落傳承,於是選在開園當天表達訴求。
他說,30年前的語言及文化政策仍是同化政策,社會也還是戒嚴氛圍,在學校,原住民甚至不能講自己的語言,抗爭主要在凸顯傳承文化的心聲;「沒有想到30年過去了,園區還在,而且今日文化政策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
回首當年,他說,如果社會的氛圍沒有變、文化政策還是和30年前一樣的話,「我想,我還是會抗議的」。
位於屏東縣瑪家鄉的原住民文化園區,佔地近83公頃,30年前成立之初還稱為「山地文化園區」,如今園區已正名為原住民文化園區,前年還改為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原住民族也從9族增為16族。
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曾智勇表示,今年園區將慶祝30周年,30年的發展史,原民會主委就是最好的見證者。成立迄今,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已成為友邦參訪的重要據點,累計已有21國學者專家、政府要員及皇室人員曾經參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頭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